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汽车的普及应用也带来了诸多的弊端,如地球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上述问题的呈现,使得汽车行业的发展面临两难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新能源的理念随之产生,并且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在我国,截至2012年年底,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到9 065辆,同一年国家进一步施行了“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促进自我创新,加强汽车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方针。近些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国家工业标准的基本方法,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汽车新能源的主要类型
汽车的传统能源,主要是由石油为基础所制造的柴油、汽油等化石燃料,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污染性。而新能源的定位,就是与化石燃料所相反的能源类型,主要是电力、氢气、太阳能等污染性较低且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汽车能源的应用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电力能源。以电力能源为核心能源的汽车,通常被称之为电动汽车。目前,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的应用,三元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业已成为电动汽车行业中电池的 2大主流趋势。在我国,许多城市地区已经开始普及安装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充电与续航提供足够的便利,并且加大对电动汽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力度,促进汽车新能源的快速变革。
第二是氢能源。以氢能源为核心能源的汽车,借鉴的是氢氧燃烧过程中所生成的大量能量为汽车提供行进的动力,同时其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是氢氧化合反应形成的水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绝对的清洁能源,环境系数非常高。然而,氢能源汽车目前的劣势也十分的明显,即生产成本十分高昂,难以很快实现市场化的普及应用。而且氢气燃点极低,易发生爆炸,生产者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第三是太阳能。以太阳能为核心能源的汽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得到了人们的追捧。太阳能的环保性能比化石燃料或者电动汽车更为优秀,并且可以实现能源的自动获取和反复利用。然而,太阳能汽车目前受到技术的限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首当其冲的便是其成本过高这一缺点,因光伏电池板造价昂贵,从而使太阳能汽车只使用于一部分群体,并不能被广泛的推广。而天气因素也是影响太阳能汽车推广的一大障碍,在设计太阳能汽车时,其储能电池的研究应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1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性指导与扶持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助力。在中央层面,2017年4月6日,我国下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指出,至2020年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需达到200万辆,实现360 Wh/kg。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已从“培养期”过渡到“成长期”,并且在此项中我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对外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一直在不断地攀升。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9.4万辆,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53.6%。良好的市场前景,使得我国涌现了一大批新能源开发和动力蓄电池的企业,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使我国逐渐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在地方层面,许多地方政府都不断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不断推进汽车新能源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国北上广深等8 个城市出于交通管控和污染防治的考虑,虽然实施了汽车限购的政策,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上牌却不需要像普通汽车一样进行摇号,间接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率。
2.2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经过10余年的运行和开发,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设计制造的完整生产体系,拥有了产业化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有利政策,汽车企业也在随之进行改革和创新,比亚迪、吉利、众泰和上汽等一大批新能源公司纷纷涌入汽车行业的发展之中,带动了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不断提升和技术的深入发展。从实践情况看,纯电动汽车得到了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力捧,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对优势,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以氢能源为主的燃料电池汽车、以酒精燃料为主的生物乙醇汽车等,都因为技术上的难题或者成本上的高昂,无法完成投入到市场运营当中,仍然徘徊在技术研发的阶段。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车辆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基本接近于国际领先产品,并且在轻量化结构材料、一体化电动底盘、智能化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动力电池的续航、成本等相关参数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电动汽车能源应用水平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现代汽车市场的需求。
3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其中政府补贴资金的大量投入是许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仗。然而,过多依赖补贴也会带来不少的副作用,相当部分企业在技术革新和成本控制方面方法不多、技术不高,经营利润完全依赖政府的补贴资金,使企业生产特别是技术研发进入迟滞状态。
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随着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竞争的日益加剧,逐渐减少政策和政府补贴在其中的影响,而交由市场进行推动和淘汰。目前,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在市场中寻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且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市场驱动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形成中。
3.2 新能源汽车性能逐渐向“新四化”演变
由于新能源汽车摆脱了传统化石能源汽车所造成的技术壁垒和思想桎梏,与现代智能化形势更加契合,因而必将迎来新的技术冲突。其中,汽车行业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新四化” 方面,已经得到了许多专家和企业的认同,即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特别是当前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几乎可以说达到了“无网不欢”的状态,而他们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客户来源,对于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能源汽车,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在研发过程中更加考虑到现代人们的用车需求,不断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其中,以分时租赁为特征的共享汽车,业已在市场自由竞争环境下完成了第一轮的调整和淘汰,作为一种提高汽车使用率、增加个人出行便利性同时还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率的新型汽车运营模式,将很快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运营的未来趋势。
3.3 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技术逐渐向混合能源方向发展
从当前市场运营的实际情况看,电动汽车基本上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从目前的产品来看,其品质已经明显提高,而性价比也拥有了一定的竞争力。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于汽车新能源的应用也将逐渐趋于理性,纯电动技术路线的弊端也开始充分显现。相比之下,以电力能源为核心、其他能源或动力作为辅助的混合能源,如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的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动等,以其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并逐渐取代纯电动技术,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来源。
4 结束语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种数据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浅入深的对汽车新能源的种类加以详细讲解,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并且合理预判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线路。从根本上来讲,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会使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进入新型发展阶段,并且带动我国各行各业的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新能源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深刻领会政策引导、补贴扶持、市场竞争与技术革新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深入研发和市场运营,促进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1 汽车新能源的主要类型
汽车的传统能源,主要是由石油为基础所制造的柴油、汽油等化石燃料,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污染性。而新能源的定位,就是与化石燃料所相反的能源类型,主要是电力、氢气、太阳能等污染性较低且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汽车能源的应用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电力能源。以电力能源为核心能源的汽车,通常被称之为电动汽车。目前,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的应用,三元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业已成为电动汽车行业中电池的 2大主流趋势。在我国,许多城市地区已经开始普及安装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充电与续航提供足够的便利,并且加大对电动汽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力度,促进汽车新能源的快速变革。
第二是氢能源。以氢能源为核心能源的汽车,借鉴的是氢氧燃烧过程中所生成的大量能量为汽车提供行进的动力,同时其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是氢氧化合反应形成的水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绝对的清洁能源,环境系数非常高。然而,氢能源汽车目前的劣势也十分的明显,即生产成本十分高昂,难以很快实现市场化的普及应用。而且氢气燃点极低,易发生爆炸,生产者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第三是太阳能。以太阳能为核心能源的汽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得到了人们的追捧。太阳能的环保性能比化石燃料或者电动汽车更为优秀,并且可以实现能源的自动获取和反复利用。然而,太阳能汽车目前受到技术的限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首当其冲的便是其成本过高这一缺点,因光伏电池板造价昂贵,从而使太阳能汽车只使用于一部分群体,并不能被广泛的推广。而天气因素也是影响太阳能汽车推广的一大障碍,在设计太阳能汽车时,其储能电池的研究应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1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性指导与扶持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助力。在中央层面,2017年4月6日,我国下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指出,至2020年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需达到200万辆,实现360 Wh/kg。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已从“培养期”过渡到“成长期”,并且在此项中我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对外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一直在不断地攀升。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9.4万辆,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53.6%。良好的市场前景,使得我国涌现了一大批新能源开发和动力蓄电池的企业,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使我国逐渐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在地方层面,许多地方政府都不断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不断推进汽车新能源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国北上广深等8 个城市出于交通管控和污染防治的考虑,虽然实施了汽车限购的政策,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上牌却不需要像普通汽车一样进行摇号,间接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率。
2.2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经过10余年的运行和开发,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设计制造的完整生产体系,拥有了产业化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有利政策,汽车企业也在随之进行改革和创新,比亚迪、吉利、众泰和上汽等一大批新能源公司纷纷涌入汽车行业的发展之中,带动了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不断提升和技术的深入发展。从实践情况看,纯电动汽车得到了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力捧,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对优势,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以氢能源为主的燃料电池汽车、以酒精燃料为主的生物乙醇汽车等,都因为技术上的难题或者成本上的高昂,无法完成投入到市场运营当中,仍然徘徊在技术研发的阶段。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车辆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基本接近于国际领先产品,并且在轻量化结构材料、一体化电动底盘、智能化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动力电池的续航、成本等相关参数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电动汽车能源应用水平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现代汽车市场的需求。
3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其中政府补贴资金的大量投入是许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仗。然而,过多依赖补贴也会带来不少的副作用,相当部分企业在技术革新和成本控制方面方法不多、技术不高,经营利润完全依赖政府的补贴资金,使企业生产特别是技术研发进入迟滞状态。
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随着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竞争的日益加剧,逐渐减少政策和政府补贴在其中的影响,而交由市场进行推动和淘汰。目前,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在市场中寻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且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市场驱动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形成中。
3.2 新能源汽车性能逐渐向“新四化”演变
由于新能源汽车摆脱了传统化石能源汽车所造成的技术壁垒和思想桎梏,与现代智能化形势更加契合,因而必将迎来新的技术冲突。其中,汽车行业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新四化” 方面,已经得到了许多专家和企业的认同,即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特别是当前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几乎可以说达到了“无网不欢”的状态,而他们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客户来源,对于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能源汽车,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在研发过程中更加考虑到现代人们的用车需求,不断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其中,以分时租赁为特征的共享汽车,业已在市场自由竞争环境下完成了第一轮的调整和淘汰,作为一种提高汽车使用率、增加个人出行便利性同时还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率的新型汽车运营模式,将很快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运营的未来趋势。
3.3 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技术逐渐向混合能源方向发展
从当前市场运营的实际情况看,电动汽车基本上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从目前的产品来看,其品质已经明显提高,而性价比也拥有了一定的竞争力。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于汽车新能源的应用也将逐渐趋于理性,纯电动技术路线的弊端也开始充分显现。相比之下,以电力能源为核心、其他能源或动力作为辅助的混合能源,如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的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动等,以其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并逐渐取代纯电动技术,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来源。
4 结束语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种数据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浅入深的对汽车新能源的种类加以详细讲解,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并且合理预判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线路。从根本上来讲,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会使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进入新型发展阶段,并且带动我国各行各业的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新能源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深刻领会政策引导、补贴扶持、市场竞争与技术革新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深入研发和市场运营,促进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上一篇:微课维修电工实训的教学研究
下一篇:企业维修电工的设备维护探讨